病態賭徒

監察賭風聯盟︰監察政府 防治賭風

明光社資料室
11/07/2011

當社會大眾日漸把賭博合理化、娛樂化之際,本港仍然有一班基督徒堅持逆流而上,抗衡這股歪風。由多個基督教團體牽頭組成的「監察賭風聯盟」(前身是基督教反對賭波合法化大聯盟),在過去10年,便一直積極回應政府的賭博政策,表達另類的聲音。
 

應將合法賭博年齡提升至廿一歲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3/06/2011

6月中澳門立法會通過,禁止未滿二十一歲人士進入賭場,未來亦不准再聘請二十一歲以下的人士在賭場工作。

當地的立法會議員和政府發言人不約而同的表示,希望青少年在18至21歲期間,多嘗試其他工作,不希望全部青少年一畢業就將加入賭場工作成為生存和成功的目標,並藉此延後青少年接觸賭博,減低他們成為病態賭徒的機會。

馬會「警告字眼」又矇又小

歐陽家和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5/05/2011

隨著球季接近尾聲,加上六合彩的彩池因著之前加價而上升,吸引力大增,馬會近月於是以不同力度推出各種宣傳,當中又以文字傳媒的宣傳攻勢最厲害。馬會最近便不惜工本,多次在免費報章買下半頁版面賣廣告,宣傳其不同的投注方法。但最令人不滿的是,馬會竟然把用來保護青少年的警告字句的字體,縮小得只有約兩毫米,不用放大鏡根本是難以看得見的,這情況令人關注。

賭仔故事(一)離職警察

訪問員:爾雅
31/01/2000

今日的阿祺,剛完成再培訓局有關水電、物業維修的課程,正進修有關建造業的課程,希望將來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阿祺坦言不介意別人知道他的過去,因為他已克服了賭這個問題。
阿祺年少的時候已經學會打麻雀,常與兄弟姊妹一起玩,也會間中與鄰居玩啤牌。那時候,只是當遊戲玩玩,並不會有錢銀贏輸。

不要低估賭博活動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鍾劍華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助理教授
31/01/2000

愈來愈多跡象顯視,香港政府有意擴大合法賭博的範圍。對此,社會上反對的聲音不多。與其他包含一定程度不道德色彩的行為(Vices)不同,賭博相對而言較容易為人所接受。這一方面是因為賭博被認定為造成的傷害較少,也較間接。賭博行為也常常被賦予一些正面的價值,例如作為一種娛樂與社交的媒介。因此,很多社會都不會對賭博行為嚴格地加以限制,很多時政府甚至扮演著推動,甚或是主動參與的積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