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
移民與人口流動
![]() |
擇善固執
願公義臨近
市民的心聲
要守住作為一個信徒的底線
香港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不少過去我們一直奉行、認為理所當然的做事方式和社會規律,並不是逐步轉變,而是話變就變,例如明明看到一些制度在倒退,卻要睜大眼說這叫做完善!明顯已進入以長官意志為對錯標準的年代,要學習重新定義甚麼叫馬、甚麼叫鹿,然後說服自己鹿即是馬、馬即是鹿!在這個時候,不少人因為難以或者不想適應新的轉變,所以選擇或者被迫離開香港,移民甚至走難去到世界各地,這是香港人的悲哀!不過,大部份的香港人和信徒畢竟仍然是會留在香港的,如何面對政治社會環境的重大轉變,是教會和弟兄姊妹不能迴避的課題,若果只抱著鴕鳥政策,或者只是說一切交託給神,而不做一些應變計劃或者演習,恐怕當挑戰忽然降臨的時候,大家會措手不及。
面對一個愈來愈集大權於一身,而法律的紅線又不清晰,龍門可隨意移動的新常態,大家會有擔憂、甚至恐懼是很自然的,不會輕舉妄動也可以理解,但若果我們因此而甚麼也不敢做,恐怕亦不是一個愛神愛人的信徒應有的表現。在這種充滿挑戰的時候,其實最好先反思自己作為一個人、再加上作為一個信徒,我們的底線究竟在哪裡,先撇開我們有甚麼一定要做不說,起碼要不斷提醒自己有甚麼事是自己一定不應該做的。
正因黑暗,更需要光
過去幾年香港面對很大的挑戰和轉變,社會瀰漫著很多不滿和不安,一方面市民對公義、公平、對希望掌控自己的命運和生活方式的呼聲愈來愈高,甚至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不斷抗爭,可惜的是有些人因為急於達成目標而放棄了香港一直引以為傲的和平、理性、非暴力手段,令支持勇武抗爭,甚至不惜「攬炒」的香港人,在社會運動的高峰時期大幅上升,超越了不少市民和政府可以接受的底線。而政府透過嚴厲的法律和政治手段,再加上嚴峻的疫情,雖然令激烈的社會抗爭大致平復,但因此對香港前景失去信心而選擇離開的人亦不斷增加,對於未來應如何走下去,也許是時候大家應該反思一下過去幾年的立場、手段和態度有沒有問題,是否需要改變一下呢?
當人陷在高漲的情緒、緊張的環境之中的時候,是很難冷靜和理性思考的,惟有停一停、諗一諗,甚至嘗試易地而處,代入對方的處境,才能較為明白對方為何會有這樣的態度和回應,極少事情是只有其中一方有問題,全部都是對方的錯,而自己絕對正確的。我們所有人都是罪人,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軟弱、盲點和醜陋的一面,我們沒有甚麼可以自誇的。無論政府或者市民大眾,若果大家真的珍惜香港,珍惜我們曾經擁有的許多寶貴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想走出現時的陰霾,我們一定要放低自己的憤怒和仇恨的情緒,才能夠有機會共同摸索出路。
一念民主、一念專制
〈孟子.離婁上〉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大意是說只有仁心、善意是不足以治理國家,但是只有管治的方法和法律亦無法推行仁政。要有良好的管治,除了要有良好的意願,亦需要有合宜的方法,兩者缺一不可。
過去一年對於香港人來說是痛苦的一年,在政治上,政府和市民、以及不同政見的市民之間的對立情緒愈來愈嚴重,有人認為香港的死結在於政治制度不夠民主,市民的意願不能夠得到充份的反映,因此,強調今年9月立法會的選舉的焦點是在於民主派能否取得立法會一半以上的議席,以否決權來逼使政府在未來在一些重要的議題上讓步,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民主制度本身並非完美的制度,只是一個較為理想的制度,這個制度除了假設人人生而平等,有權選擇與自己理念相近的人,代表自己參與決定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的法例和政策之外,其實也是假設任何人都是有可能犯錯的,因此需要由選民監督,若果做得好可以繼續,做得不好便要下台。
港.我.森情 ---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是個令人容易迷失和迷惘的年代,我們有時會由一個極端擺向另一個極端,徘徊在激情和恐懼的當中。過去一年很多人努力不懈,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的時間、金錢和前途去參與社會運動,想改善香港,不過國安法的出現令不少人,特別是曾經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市民感到失落,似乎和大家的願望適得其反!不過,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我們不單只沒有得到我們覺得重要的、外在的東西,例如更多的民主、人權、自由和公義,反而不斷失去一些本來我們擁有和珍惜的、內在的東西,特別是品格、良善、包容和責任感,也許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如何繼續走前面的路。
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過去一年對香港人可以說是不堪回首,但未敢忘懷。反修例運動雖然已經過了一年,但是政府與市民之間的矛盾根本未有解決,政府不單拒絕成立很多市民一直要求的獨立調查委員會,連曾經承諾的獨立檢討委員會都不了了之;被拘捕的市民接近9,000,兩成已經被檢控;但始於沒有一個官員為造成這嚴重的亂局而問責下台,亦沒有警員因為使用過份武力而被檢控。反而在政治制度和言論自由方面更加不斷收緊,令到移民再次成為不少市民認真思考的問題。
面對這些社會問題,教會和信徒根本亦無法置身事外,同樣深受影響,家人、朋友和弟兄姊妹之間因為政見不同而產生撕裂、離開教會、甚至離開家庭亦不是罕有的事。作為信徒,我們有雙重身份,既是香港的公民,但同時亦是天國的子民,我們必須常常提醒自己我們因著信仰,與其他人是會有不同的價值觀的。特別在關心社會的時候應該要小心,不要被一些充滿爭議的議題、口號和情緒影響了我們的判斷。社會運動有時和球賽差不多,當大家愈來愈投入自己的陣營時,便會容易墮入只問立場,不問對錯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