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拆十字架卻喚醒公民意識
27/01/2016
早期教會對基督的神人二性討論極深且廣。基督的信仰核心是基督的神人二性,如果基督是人,整個宗教只是一個人文宗教,耶穌沒有復活,也不會再來。早期教會花了三百多年訂立了尼西亞信經,目的就是確定耶穌的人性及神性。
美國法庭裁定同性婚姻沒有違憲,不少國家亦相繼仿效,希望透過法庭改變婚姻的定義及制度,甚至連一些西方國家的教會已表明接納同性婚姻。
這是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
自從五十年代起,一直有不少人用盡一切方法來香港,但八十年代期間,卻有一批人使勁地離開。在這個中英談判及八九六四的大時代下,信徒亦有徬徨及憂心的時候,中國神學研究院教授余達心牧師及香港西區浸信教會林海盛牧師選擇留下來,緊守崗位,去牧養並安撫他們的羊。
曾幾何時,香港也由一個無道及自由放任的政權在管治。政府有自己的政策,巿民承受的卻是另一套地下世界的規矩。民怨終於爆發,於六十年代末紛紛出現由左派發起的工運。那時教會在牧養、傳福音和參與社會改革之間,有分歧,有合作,情況與今日相仿。雖然差不多過了半世紀,但那些論調,似乎沒有變過。
由「佔中」直到「雨傘運動」,這一切打開了香港社運和政治的新一頁。或許,在贊成或反對佔中之前,教會與信徒更應先上一次「政治課」。[1]
2014年對教牧同工來說是愈來愈傷腦筋的一年,因為時代變了,以前對於一些社會問題,教牧若不知如何回應往往可以用政教分離為藉口推搪過去,外界或會友縱然有所不滿,很多時也只好不了了之。
「我們在這時代領受了甚麼使命?」有多年參與社運經驗的朱耀明牧師字字鏗鏘,每個字擲地有聲。然而,這句話不僅指向朱牧師自己,其實亦適用於現今香港的教會。
近來有幾幅圖畫常在心裡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