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平等」走向極端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1/08/2016

或許有一天平等真的降臨,男、女廁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人人都只說家長,而不說父母;沒人再說囝囡,只說孩子;兩性成為迂腐的老調子。

別以為無中生有,跨性別政治近年提倡社會的制度要擺脫兩性的框架,而我們已正邁向這個性別平等的天國。

某些立法會候選人的政綱在性別政治上着墨,要設立無性別廁所,女士如廁前,須經過站於「尿兜」前正在小解的男人,這情景前年已見於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如斯「平等」有賴台灣政客長年為多元性別深耕細作,提倡性別平等教育,男女並無意義上的分別,只是個人選擇的論述。美國華盛頓、麻省和加州同樣有拒絕兩性觀念的幼兒教育,惹來當地不少市民反彈。

廁所大戰 全美爆發

奧巴馬辦公室觸發「廁所大戰」,要求全美公立學校,必須讓跨性別學生,按自稱的性別選擇使用洗手間及更衣室的設施,否則學校要面臨不獲資助的危機;北卡羅萊納州最大報章讀者來論,鼓勵少女克服在更衣室看到男性陰莖那種不安和緊張感。平等喲,要像與不同膚色的人共用更衣室一樣自然才對。

一名自覺是女性的跨性別女(生理男),在阿拉斯加州際中學田徑賽中,取得女子二百米賽跑第三名,又問鼎大學獎學金;無獨有偶,英國或派出兩名跨性別女子(生理男)參加里約奧運會,只要能證明他們的男性荷爾蒙在一段時期裏低於某水平,就能參賽女子項目,而其他選手將不會知道自己的對手是否真的是女性。因為平等,參賽的女選手往後更要苦練,希望能有機會跑贏男人。

或許是「平等」這個護航理由出了問題。原本,平等建基於男女在生理結構、體質、習性等常態分別,而劃分設施:女廁、女更衣室、女子組賽事……為了尊重女性的獨特(uniqueness),不同地對待不同狀況(treat difference differently)。可惜性別平等概念走向另一極端:要劃一地對待不同狀況(treat difference no different),為了遷就非常態狀況,削足適履地推動漠視分別的性別平等。筆者呼籲政府制訂政策時,應辨識上述兩種進路,平衡地既保障非常態、少數人的生活權益,又不用剷除真正有分別、常態的生活方式。

 

曾經刊載於: 

《星島日報》  30/7/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