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錢可以買的「優生」嬰兒?

整理:文麗兒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8/05/2015

(諮詢:吳庶忠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性別選擇生育廣告是新鮮事嗎?

一孩政策是中國政府用以遏制人口增長的措施,1982年中國政府實施強制避孕、強制絕育及強制墮胎,但這項政策卻激化社會矛盾,及至1985年中國政府稍為作出調整,容許農村地區夫婦如生下第一胎為女孩,可在規定年限後生育第二胎。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懷女胎便彷彿成為「詛咒」。

選擇嬰兒的性別成為這一代中國富裕父母的必經階段,故此,泰國可供選擇性別的人工生殖服務吸引不少香港人和內地人,希望能夠得到「包生仔」的保證。而最近更有中介公司偷運內地孕婦血液到香港進行化驗,以便得知胎兒性別後可「安心」決定是否進行人工流產(即墮胎)。

然而因「男生比較優秀」的概念而打掉所懷女胎的行為,不正正是優生學的再現嗎?當性別可以選擇,生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而決定去留,生命的價值又是甚麼?誰才能作出這個神聖而重要的決定?

 

使人變得更優越的優生學?

論到優生,不能不提由19世紀的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所提出的物競天擇的生物學理論,[1] 及後演化至20世紀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而法國提倡優生及種族主義的人類學家拉普熱 (Vacher de Lapouge,1845—1936),認為人一出生便因種族及社會階級而劃分為不同階層的人,他更提出選擇主義(selectionism),基於此概念而提出三項社會政治信條,包括:決定論(Determinism)意味對自由意志的否定;不平等(Inequality)意味著否定「人人生而平等」的概念;及選擇(Selection)意味著「汰弱留強」。目標是為了要滅絕被視為退化的工會,及按不同命定的情況而製造出不同階層的人,以防止社會衝突。這種由進化所造成的自然「不平等」,體現在社會階層、性別、種族等分野上;及後再推演成優生學。20世紀初期的優生學運動亦已在西方國家形成規模。

優生學認為,人類可透過人為的方法,選擇「基因組成優秀」的嬰兒,或者去除基因組成特別不良的人。部份優生學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人類遺傳科學上,他們提倡控制人類繁殖的計劃和政策,限制被視作劣等種族的人(如黑人、精神病患者、智障、聾啞人士及盲人等);對不宜生育人士的婚姻作出限制或永久隔離(即禁閉);甚至有激進的優生學家提倡以殺嬰或無意識安樂死來除掉劣等人種。

1907年印第安那州於決定強制其監獄和精神病院人員遵從絕育政策後,其他州分紛紛仿效;1927年美國最高法院宣佈實施強制絕育法。截至1940年,美國已有35,000人以上被強制絕育。

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優生活動,就是希特勒成為納粹德國元首後所激發的種族政策,因為他認為日耳曼人才是優等人種,故猶太人和其他不純正的人種應該滅絕。直至1943-44年蘇聯、英美等國組成的同盟國攻入納粹德國,種族屠殺才告一段落。20世紀中期優生學的影響亦開始淡化。然而20世紀晚期及21世紀初期,人工流產、試管授精、複製技術、幹細胞研究相繼出現,令優生的意識形態再次出現。

 

優生,真的是優生嗎?

現代的優生學,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一是修改基因──透過科技在精卵受精前或受精時去除不好的基因,或挑選好的基因;二是當懷有基因組成不良的胎兒時進行墮胎。

Margaret Sanger於1917年開始在美國提倡生育控制計劃,1919年更以"More children for the fit, less for the unfit."作為口號,而她補充”unfit”即指那些智力或身體上有殘障的情況;到1921年她更明言生育控制是為了創造純種的種族 ("Birth control, to create a race of thoroughbreds."),並於1923年創辦American Birth Control League (ABCL),借家庭計劃的名義,實際推動優生流產 (eugenic abortion)的概念。[2]

一些支持墮胎的人表示墮胎是阻止那些不受歡迎(“unwanted”)的孩子在世上出現。從前美國某些州分只容許因姦成孕者合法墮胎;直至1973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承認婦女的「墮胎權」受到憲法「隱私權」的保護。

自美國墮胎合法化後,墮胎的數字在1970年到2010間年累積到5千零48萬2千多。[3] 二十年間因不同的理由令5千多萬條生命消失得無影無踪,當中有多少胎兒是真正的因為患有不能醫治的疾病而被流產?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數據,在2011年,85.5%進行墮胎的婦女為未婚。[4] 明顯這些因未婚懷孕而出現的胎兒並非因罪行(即因姦成孕)、嚴重遺傳性疾病、對母親的生命或健康構成危險等原因而被打掉,這與「墮胎權」受到保障的原意背道而馳。而今天,在世界各地的確有不少情況是因為準媽媽完全沒有預備好要養育小朋友而選擇墮胎。

當墮胎是按著個人喜好或需要而決定時,我們不禁要問:誰有權決定生命的去留?中國內地的強制計劃生育政策正正揭示了對生命的渴望與厭惡的矛盾。

 

優生帶來「盼望」 同時帶來絕望                                                                                                      

中國政府為控制人口,1982年實施強制計劃生育政策,只容許每人生一胎,因而人人對男嬰極度渴望,對女嬰望而生畏,亦因此而造成不少女嬰、殘障嬰兒被遺棄、被殺害的慘況,更引伸出男女失衡、人口嚴重斷層等結構性問題。時至今天,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仍然存在,更嚴重的是在懷孕初期已要決定嬰兒的去留。君不見內地孕婦想盡辦法希望得知胎兒性別,甚至到泰國進行可供性別選擇的人工生殖科技,為的就是要「一索得男」。

科技無疑是令人有更多選擇,但所謂的選擇背後卻帶來更多對生命的矛盾,男或女、健康還是殘障,甚至是更好的基因,人工生殖看似為人提供很多選擇的機會,可以令自己的孩子變得更有盼望,然而這些「機會」卻成為生命的枷鎖,令人不能自拔的追趕更多選擇,同時令本該得到生存機會的胎兒因為不夠「完美」而遭到殺害的命運。

生殖科技再一次推動優生的概念,到底如何才能使生殖科技應用得宜?生殖科技何去何從?誰可為優劣定分界?都是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問題。
 

 


[1]意思即是,最能「適應」環境的物種和生命體,經由「適應」過程而獲得的優秀「生理和心理稟賦」以「遺傳」的方式延續下來,從而形成了自然界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

[2] " Eugenicists like Sanger concluded that the poor were both stupid and immoral, fueling campaigns for sterilization during the Depression. (By 1932, 27 states had compulsory sterilization laws.)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3). Abortion Surveillance – United States, 2010. http://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ss6208a1.htm?s_cid=ss6208a1_w.

[4] U.S. Abortion Statistics: Facts and figures relating to the frequency of abortion in the United State. Abort73.com. http://www.abort73.com/abortion_facts/us_abortion_statistics/